近年來,癌症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攀升,引發了廣泛的擔憂。儘管癌症的病因複雜,涉及遺傳、環境、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,但科學家們的研究不斷深入,對癌症發生的機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,膳食結構,尤其是肉類攝入方式,與癌症風險息息相關,甚至可能找到了癌症的「元兇」之一。
長期以來,紅肉和加工肉類與結直腸癌、胃癌、胰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。但僅僅減少肉類攝入量並不能完全降低風險。科學家們發現,肉類在高溫烹飪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物質,才是真正的「幕後黑手」。 這些物質主要包括異環胺(HCAs)和多環芳烴(PAHs)。
異環胺是在肉類蛋白質、脂肪和糖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產生的,例如燒烤、煎炸等烹飪方式,尤其是肉類烤焦的部分,異環胺含量更高。多環芳烴則主要來自炭烤過程中木材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煙霧,會附著在食物表面。這些物質都具有致癌性,長期攝入會增加患癌風險。
那麼,為了降低肉類攝入帶來的患癌風險,我們需要注意吃肉做到以下「3不要」:
1. 不要過度烹飪。 高溫、長時間的烹飪會產生更多的異環胺和多環芳烴。儘量選擇蒸、煮、燉等低溫烹飪方式,避免肉類烤焦、炸糊。如果實在喜歡燒烤,儘量減少烤焦的部分,並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。
2. 不要盲目追求大口吃肉。 適量攝入蛋白質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,但過量攝入肉類,尤其是紅肉和加工肉類,會增加身體負擔,增加患癌風險。建議每天的肉類攝入量控制在75克左右,並選擇多樣化的蛋白質來源,例如魚類、禽類、豆類等。
3. 不要忽視烹飪環境。 炭烤時要選擇無污染的木炭,並保持通風,減少煙霧的產生。可以使用錫紙包裹肉類,減少直接接觸高溫的面積,降低異環胺的產生。
除了吃肉的「3不要」,我們還應該保持均衡的飲食,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、蔬菜,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,適當進行體育鍛鍊,增強身體免疫力,才能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。
需要強調的是,癌症的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並非單一因素所致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癌症的最佳方式。